在診間,常常有女性朋友不好意思問:「醫師,我那裡常常癢、白帶很多,之前去婦產科看過好幾次,治好沒多久又復發,尤其運動後或月經前後特別嚴重,真的好困擾!到底是怎麼回事?」
❓什麼是白帶?
白帶其實就是子宮頸和陰道分泌物的統稱。
- 正常情況:透明或乳白色,像蛋清或鼻涕,沒有怪味。
- 什麼時候會比較多? 青春期、排卵期、月經前、懷孕時、性刺激時,或使用荷爾蒙補充劑。
- 它的好處:幫助潤滑、保護陰道、預防感染。
- 更年期後:因為雌激素下降,分泌變少,常覺得乾澀、疼痛,更容易感染。
🚨 異常白帶要注意!
如果白帶顏色、味道怪怪的,還伴隨搔癢、灼熱痛、頻尿、性交痛,就要小心:
- 白灰色、水狀、魚腥味 → 常見為細菌性陰道炎
- 白色、乾酪狀、無味 → 常見為念珠菌感染,反覆性感染跟免疫力低下、糖尿病、長期用抗生素有關
- 黃綠色、膿狀泡沫、有惡臭 → 常見為滴蟲感染,透過性行為傳染
👉 忽視異常白帶,可能增加以下風險:
- 感染擴散: 如骨盆腔炎、絨毛膜羊膜炎、產後子宮內膜炎。
- 孕育風險: 增加不孕、早產、胎兒低體重兒的風險。
- 疾病警訊: 持續性且惡性的子宮頸病變(如子宮頸癌),可能導致異常出血或分泌物。HIV感染者因免疫力低下,更容易發生反覆感染而有異常白帶。
🌿 醫師,請問中醫能治療嗎?
中醫認為白帶問題,跟 脾、肝、腎 三個臟腑有關,常見於以下幾種證型:
脾氣虛
- 原因:先天體質偏弱,或長期勞累,愛吃冰品、飲食生冷或喜歡吃甜食,三餐不正 常或刻意節食,損傷腸胃陽氣,造成體內濕氣累積。
- 表現:色白透明,量多無味,質地清稀或黏稠;同時臉色蒼白或是萎黃、容易疲倦、胃口差、容易脹氣、大便軟或是容易腹瀉、小腿容易腫脹、代謝。
- 治療思路:健脾益氣,幫助身體代謝濕氣。
- 飲食建議:小米、山藥、南瓜、蕃薯、紅棗、四神湯;正常飲食,避免飲食生冷。
腎陽虛
- 原因:先天體質偏弱或久病,愛吃冰品、飲食生冷,或長期熬夜晚睡,導致腎的溫煦作用不足,體內寒氣重。
- 表現:色白透明,量多無味,質地清稀如水,伴隨臉色蒼白、容易腰痠怕冷、手腳冰冷、頻尿或夜尿。
- 治療思路:溫補腎陽,讓身體暖和起來。
- 飲食建議:核桃、栗子、羊肉、韭菜、肉桂;早睡早起,避免飲食生冷。
肝腎陰虛
- 原因:長期熬夜晚睡、喜歡吃烤辣炸重口味等食物,體內火氣大,慢性消耗陰液,常見於更年期婦女。
- 表現:或白或黃,量少,陰部乾澀癢或灼熱感,有時伴隨口乾、煩躁、失眠、潮熱、盜汗。
- 治療思路:滋陰清熱,補養肝腎。
- 飲食建議:黑芝麻、枸杞、黑木耳、桑葚、山藥;早睡早起,飲食清淡。
濕熱型
- 原因:長期情緒壓力大、熬夜晚睡,飲食過於油膩、嗜甜,常見陰部發炎感染。
- 表現:白黃綠稠、量多、有異味,陰部灼熱癢,甚至伴隨下腹悶痛、抽痛,小便短赤。
- 治療思路:清熱利濕。
- 飲食建議:薏仁、綠豆、冬瓜、芹菜、海帶;早睡早起,飲食清淡。
飲食調整僅能輔助,若症狀持續仍需及早就醫治療
💡 醫師,那我平常怎麼保養?
除了中醫調理,也要從日常作息調整改善,才能減少感染及復發
- 保持私密處透氣乾爽:穿著寬鬆透氣,貼身衣物勤洗勤換,運動或流汗後盡快替換。
- 衛生棉(條)及護墊經常更換,避免悶熱。
- 性行為衛生:注重清潔,做好安全防護。由於男性感染後常無明顯症狀,也可能成為傳染源,因此建議伴侶同步檢查與治療。
- 避免使用陰道灌洗,破壞正常菌叢。
- 如廁習慣:大號要「由前往後」擦,小號則用衛生紙輕壓吸乾。
- 飲食調整:少吃生冷、甜食、乳製品、油膩炸物,營養需均衡。
- 加強免疫:早睡早起,睡眠充足,避免熬夜,減少壓力、規律運動,讓身體有抵抗力。
白帶異常不是羞於啟齒的事,別因為害羞而忽視。只要及早治療、配合生活習慣調整,就能擺脫困擾,找回自在清爽。
👉 如果你也有白帶反覆的困擾,別擔心,中醫能幫你找到體質的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