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更年期階段,女性常因內分泌變化,出現自律神經功能波動 與氣血陰陽失衡,明顯出現容易緊張焦慮、心悸、潮熱、夜間盜汗、失眠等症狀。你最近是否也有這樣的狀況?
- 突然一陣燥熱感從胸部向頸部以上擴散至臉部,輕微者每日數次,嚴重的一天多達數十次
- 下午或晚上特別容易感覺燥熱?
- 晚上熱醒、出汗、翻來覆去難以入眠?
- 一點小事就心煩焦躁,情緒難以平靜?
這些身心的變化,可能跟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有關。別擔心,我們可以試著用「中醫經絡 × 瑜伽體式 × 調息練習」,讓妳的身心重新找回穩定節奏,一起安然度過這段轉變期。
🔥為什麼會這樣?更年期不只是荷爾蒙的事
從中醫觀點來看,隨著年齡增長,#腎氣 逐漸走下坡,身體陰液漸虧,火氣內生,再加上過度操勞、長期壓力、情緒累積等,此階段常見:
🔹肝腎陰虛 → 潮熱、盜汗、淺眠、多夢、容易醒
🔹心肝火旺 → 煩躁、易怒、胸悶、心悸、難入睡
🔹心腎不交 → 胸悶、心悸、潮熱、盜汗、難入睡、淺眠多夢
想要調理這些不適,可以從「滋陰潛陽、疏肝理氣、安神降火」的角度來調理。
✨穴位按摩保健:每天5分鐘,鬆開身心
✅ 神門穴(心經)|安神心神、幫助入睡:位於手腕橫紋小指下方韌帶內側凹陷處。
✅ 太衝穴(肝經)|調理肝氣、緩解焦慮 :位於腳背大拇指與第二腳趾間凹陷處。
✅ 太溪穴(腎經)|補腎滋陰、降火氣: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。
✅ 湧泉穴(腎經)|瀉熱降火,安定心神,位於腳底中央偏前側凹陷處。
✨瑜伽動作 + 穴位 + 呼吸,溫柔協助身心重啟
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體式+一個呼吸法開始,每天花10–15分鐘,幫助身體回到平衡狀態。
1️⃣ 橋式(Setu Bandhasana)
💡對應經絡:肝經、腎經、脾經
🧘♀️做法:仰躺,雙腳踩地,膝蓋彎曲並且打開與臀部同寬,雙手抓住腳踝,或雙手指尖靠近腳跟,兩手心朝下貼地。吸氣時依序將臀部、下背和上背部抬離地板,抬到最頂點時停留3-5個呼吸,吐氣再依序放下。注意全程雙膝保持平行。
👉 可搭配雙手輕按太溪穴,幫助補腎滋陰、降火氣。
2️⃣坐角式(Upavistha Konasana)
💡對應經絡:肝經、腎經、脾經
🧘♀️做法:坐姿,雙腿向左右打開呈V字型(60-90度),腳掌回勾,腳尖朝上。吸氣時脊椎往前上方延展,吐氣從骨盆微微前彎,保持脊椎持續向前上方延展,讓雙手撐地停留或慢慢前彎,讓腹部靠近地面。
👉 前彎時可搭配雙手輕按三陰交或太衝穴,幫助調理肝氣、緩解焦慮。
3️⃣ 束腳式(Baddha Konasana)
💡對應經絡:肝經、腎經、脾經
🧘♀️做法:坐姿,雙腳腳底相對,腳跟靠近會陰,膝蓋自然外展,雙手抓住腳掌,吸氣時脊椎往前上方延展,吐氣從骨盆前彎,讓腹部靠近地面。
👉 前彎時可搭配雙手輕按湧泉穴,幫助瀉熱降火,安定心神。
4️⃣ 清涼調息法(Sitali Pranayam)
💖功效: 降溫、穩定情緒、緩解緊張焦慮
🧘♀️做法:盤坐或躺姿皆可,將舌頭伸出嘴唇,捲成U字型(中間凹陷的管狀)。 從捲起的舌頭中間吸氣,感覺清涼空氣通過舌面,鼻子吐氣,將熱氣帶走。
👉 潮熱或心煩焦慮時使用,讓身體自然地冷卻、平靜下來。
💖給正在轉變的妳
更年期只是身體的一個轉變階段。透過中醫、瑜伽與調息的照顧,妳可以溫柔地陪伴自己,慢慢找回身心的節奏與平衡,讓我們一起用中醫的溫度,讓這段旅程走得更輕鬆自在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