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

失眠怎麼辦?中醫穴位+瑜伽10分鐘助好眠

 



你是否經常翻來覆去、難以入眠?其實,睡眠質量不佳的根源往往與身體的氣血失衡與經絡阻塞相關。透過中醫經絡穴位與瑜伽體式,睡前輕鬆躺著做10分鐘,將有助於氣血平衡及經絡暢通,逐漸改善失眠困擾。


💡為什麼會失眠?中醫這樣說


中醫認為,睡眠與身體的心、肝、脾、腎四大臟腑息息相關。如果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無法流通順暢,就容易導致入睡困難、淺眠或夜間頻繁醒來。改善睡眠的關鍵就在於寧心安神、疏通肝氣。


👉按壓4穴位,提升睡眠質量


✅神門穴(心經):位於手腕橫紋小指下方韌帶內側凹陷處,有助安定心神、減少焦慮。
✅太衝穴(肝經):位於腳背大拇指與第二腳趾間凹陷處,有助緩解壓力、釋放緊繃。
✅湧泉穴(腎經):位於腳底中央偏前側凹陷處,有助疏通氣機。
✅膻中穴(任脈):位於胸部正中線上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,有助釋放壓抑情緒。


🧘‍♀️3助眠瑜伽+1呼吸法,助深層放鬆


中醫的穴位按摩結合瑜伽體式與呼吸法,幫助身心進入深層放鬆與修復。

🔹仰臥束角式(Supta Baddha Konasana)

  • 作用經絡:脾經、肝經、腎經
  • 功效:放鬆髖部與腿內側,舒緩緊繃,釋放焦慮。
  • 動作:躺姿,雙腳腳底相對,膝蓋自然向外張開(可用瑜伽磚或枕頭支撐)。雙手放在腹部或身體兩側,掌心向上,閉上眼睛,深長緩慢的呼吸。停留 1-3 分鐘。
👉 搭配按摩穴位:輕輕按摩神門穴,幫助身心安定,減少焦慮。

🔹坐姿前彎(Paschimottanasana)

  • 作用經絡:腎經、膀胱經
  • 功效:延展下背與腿後側肌群,釋放壓力,緩解緊繃。
  • 動作:坐姿,雙腿往前延伸,腳板回勾,膝蓋可微微彎曲。吸氣向上延展脊椎,吐氣慢慢向前轉動骨盆,讓鼻尖靠近大腿或是膝蓋,雙手輕放在小腿、腳踝或腳掌上。停留 1-3 分鐘。讓身體緩慢伸展,逐漸放鬆,而非強迫身體進入動作。
👉 搭配按摩穴位:雙手可輕壓太衝穴或湧泉穴,幫助釋放壓力,讓心情更加平穩。


🔹貓式伸展(Marjaryasana-Bitilasana)

  • 作用經絡:任脈、督脈、膀胱經
  • 功效:延展背部肌群,緩解肩頸下背痛,促進腦脊隨液的流動
  • 動作:四足跪姿,雙手與雙膝與肩同寬。吸氣時沉腰翹臀,擴展胸腔、下巴向斜上方延伸(牛式)。吐氣時低頭拱背,吐氣到底輕微收腹(貓式)。重複 1-3 分鐘。
👉 搭配按摩穴位:呼吸帶到胸口膻中穴,幫助釋放壓抑情緒。

🔹左鼻孔呼吸法(Chandra Bhedana Pranayama)

  • 瑜伽認為,左鼻孔對應陰性能量,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,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,尤其適合睡前練習。
  • 動作:採舒適的坐姿或躺姿。用右手拇指輕壓右鼻孔,僅用左鼻孔深長吸氣與吐氣。重複 3-5 分鐘,感受心情逐漸沉靜。

🌙每天睡前花 10-15 分鐘進行這些瑜伽動作與呼吸練習,搭配穴位按摩,有助全身進入深度放鬆,讓睡眠更深沉、更安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