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

中藥飲片怎麼保存?正確保存與煎煮方法完整指南

 



很多朋友拿到中藥飲片後,會疑惑要怎麼保存?怎麼煎煮才正確?其實,藥材保存得當、煎煮方法正確,才能確保藥效充分發揮,避免變質或浪費。以下整理出簡單易懂的保存與煎煮指南,讓你在家也能安心使用。


🌿 中藥飲片保存方式


  • 密封防潮:裝進夾鏈袋或密封盒,隔絕空氣進入避免受潮發霉、蟲蛀、變質。
  • 陰涼乾燥:避免陽光直射,不要放在廚房、陽台等高溫潮濕處。
  • 冷藏保存:放入冰箱冷藏即可,不需冷凍。
  • 使用期限:建議 1 個月內用完,避免藥效流失或變質。
  • 變質判斷:若出現發霉、變色或油敗味,請勿再使用。


🔥 中藥飲片煎煮方式


  1. 容器:建議使用陶鍋、砂鍋、琺瑯鍋或不銹鋼鍋,避免銅、鋁、鐵鍋。
  2. 浸泡:加入足量冷水(高於藥材 1–2 公分),浸泡 20–30 分鐘。
  3. 水量:水量多少會影響藥汁濃淡,可依醫師指示或個人接受度調整。
  4. 火候:先大火煮沸,再轉小火維持微滾 30–40 分鐘。
  5. 煎煮次數:通常建議 煎兩次,第一次藥汁較濃,第二次較淡,可混合後分次服用。
  6. 保存與加熱:未立即飲用者應冷藏保存,飲用前再加熱,並於 1–2 天內喝完。
  7. 注意事項:由於藥物的性質及應用不同,所需煎煮時間、方法不同,煎煮時依照處方的醫師指示。
  8. 其他:若為日常保健用的中藥茶飲(非處方藥),可直接用熱水悶泡5-10分鐘後即可飲用,並可回沖 1–2 次。




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

三穴位快速排濕止癢!中醫師推薦簡單自療法

總是覺得身體濕黏沉重、浮腫疲倦,甚至皮膚常常癢?中醫認為,濕氣困在體內,不只會讓人覺得「重重的」,還容易誘發皮膚問題。這時候,透過簡單的三個穴位按摩,就能幫助身體祛濕止癢。


穴位一:曲池

📍 手肘外側,屈肘時橫紋外端。

👉 功效:清熱利濕,改善皮膚瘙癢、濕疹、荨麻疹。


穴位二:足三里

📍 膝蓋下方,外膝眼下方約四指寬,脛骨外側凹陷處。

👉 功效:健脾和胃、祛濕強身,是補氣祛濕的「長壽穴」。


穴位三:陰陵泉

📍 小腿內側,膝蓋下方脛骨內側凹陷處。

👉 功效:健脾利濕,改善下肢水腫與濕氣沉重。


✅ 小提醒

每天可各穴按壓 1–2 分鐘,搭配深呼吸。

飲食避免冰冷、油膩,適度運動流汗,加速排濕。


👉 下次覺得身體濕重或皮膚癢時,不妨按按這三個穴位!

👉 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,記得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。



點我預約中醫調理



總是被說濕氣很重?中醫教你改善方法與飲食禁忌





很多人走進診間時會問:「醫師,我是不是濕氣很重啊?」這幾乎是診間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。其實,濕氣並不是只有外在天氣潮濕才會有,而是體內水濕代謝不良的警訊。


💧 什麼是「濕氣」?


濕氣不是單純的「水太多」,而是身體代謝水分的功能出問題,造成累積的代謝廢物太多。中醫認為「脾主運化」,脾氣虛弱時,水分排不出去,就會累積在體內形成「濕」。


 🔎 身體濕氣重的表現有哪些?


  • 早晨起床舌苔厚白、口中黏膩
  • 常覺得頭重重、全身疲倦
  • 大便黏膩、不成形
  • 皮膚容易長痘痘或濕疹
  • 下肢水腫、容易發胖
  • 分泌物很多




如果你經常符合其中好幾項,很可能體內已經有濕氣困擾。


🌿 中醫怎麼調理?


  • 健脾祛濕:補脾胃、幫助代謝
  • 行氣利濕:讓氣血流通,帶走停滯
  • 清熱化濕:特別針對痘痘、皮膚癢、口氣重等濕熱型
臨床上會依體質選用適合患者的藥材。


自我保養三大方向


「醫師,每次把脈都被說濕氣很重,可是我到底要怎麼改善啊?」
  • 多曬太陽:陽光能幫助身體陽氣升發
  • 規律運動,微微出汗:流汗是最天然的「祛濕排水」
  • 吃對食物:可以吃多吃四神湯(蓮子、山藥、茯苓、芡實)、薏苡仁、小米粥
  • 減少食用:冰品、生食(生菜、生魚片)、瓜果類(西瓜、香瓜、哈密瓜、鳳梨、奇異果、葡萄柚、火龍果等)、小麥製品(麵包、餅乾、蛋糕、啤酒、麵食)、乳製品(牛奶、起司、優格)
  • 不要過度進補,或過於重口味烤辣炸,避免加重脾胃負擔
  • 三餐規律定時,避免過度節食或過晚進食,導致身體沒有營養來源或是腸胃晚上無法休息
  • 早睡早起,有充足的睡眠:熬夜或是睡眠不足長期會耗傷陽氣,讓身體的新陳代謝的能力下降。早上七點到九點是胃經工作的時間,記得早起吃早餐。

👉 如果你總是覺得「頭昏腦重、疲倦、怎麼減肥都沒用」,找專業中醫師辨證調理,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


把脈能看出什麼?三個病人最常問的問題





把脈真的能知百病嗎?


在診間,病人常常會帶著好奇問我:「醫師,把脈真的能看出什麼嗎?」有些人甚至很緊張,手一伸過來就急著追問:「醫師,我的身體有沒有問題?」還有人更直接:「醫師,把脈能不能把出懷孕?」


把脈在做什麼?


我在臨床把脈時,會用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三指,放在病人手腕的「寸、關、尺」三個位置。這些位置分別對應到不同臟腑。透過感受脈搏的 深淺、形態、快慢、力道、彈性 等變化,可以窺見身體的狀態。

舉例來說:脈搏跳得很快,可能代表身體正在發炎、發燒;如果脈象像輕刀刮竹般不順暢,就可能是氣滯血瘀,也就是微循環不良。不過,脈診只是其中一環,還需要配合望診、聞診、問診,綜合判斷後才能真正「對證下藥」。


把脈能知道生男生女嗎?


古籍裡確實有「男左女右」的記載:孕婦若左手尺脈有力,可能懷的是男孩;右手尺脈有力,可能懷的是女孩。這是因為懷孕後,子宮血流量增加,尺脈搏動會變得特別明顯。不過,臨床上我會把這樣的說法當作「參考」,而不是絕對。男孩女孩,都是很好的禮物。


懸絲診脈的真相


至於古代戲劇裡的「隔著紅線診脈」,若要真的做到,恐怕得病人的脈象特別明顯(笑)。我更傾向認為,那是一種誇張的說法,用來形容名醫功力深厚。更多時候,太醫可能早已透過望診、問診推斷出病情,把脈只是最後確認。


學習脈法的過程


在醫學院,脈法的課程以理論為主,主要學習古代名家的描述。但要能真正運用在臨床,關鍵還是大量的實際經驗。我自己習慣用畫圖的方式記錄脈象,並持續追蹤病人治療前後的變化。這不僅幫助我建立資料庫,也能更清楚觀察到病人身體的轉變,進而調整藥物和治療方式。


一個難忘的案例


曾有一位長期在外跑課的家教老師,把脈時我在胃部的位置感受到像細線、不規則凹凸的形態,完全不像一般血管的脈動。這樣的脈象典型到讓我印象深刻。後來一問,果然她三餐大多以麵包果腹,飲食極度不固定。隨著時間,真的出現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的問題。這樣的經驗讓我更確信:脈象就像身體發出的訊號,能幫助我們快速聚焦在可能失衡的臟腑,再結合望診、問診,診斷會更精準。


🌿 把脈並不是「知百病」的魔術,而是一門需要耐心、專注與經驗累積的醫學功夫。它讓我們更好地讀懂身體的聲音,找到恢復健康的方向。

✨ 所以,當你把手腕交給我時,請放心耐心等候——因為我正仔細地在感受你的脈象,每一次觀察,都是為了更精準地了解你的身體。




韓式美顏針注意事項|治療前後必看完整指南





嘗試韓式美顏針,卻擔心會痛、恢復期要多久,甚至害怕副作用?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治療前後注意事項,就能安全又有效,讓美顏針發揮最佳效果。本文將完整整理「治療前、中、後」三大階段的重點,以及常見問題解答,幫助你安心準備。



什麼是美顏針?


請看這篇不動刀的醫美選擇:中醫美顏針改善皺紋、拉提緊緻、氣色紅潤



🟡 治療前要注意什麼?


  • 衣著建議:請穿著領口較低的上衣,方便施針。
  • 保持臉部乾淨:請保持素顏,建議在家先卸妝、洗臉乾淨再來治療。
  • 避免身體過度負擔:不要空腹,也避免過度疲勞或情緒高度緊張。
  • 若有不適請先告知:像是頭暈、噁心、胸悶心悸、手抖、冒冷汗、視線模糊、眼前一片黑、四肢冰冷、意識不清等,都需要馬上告訴醫師。


🟠 治療過程中需要留意


  • 保持放鬆心情,避免隨意移動身體,以降低遺落針具或針刺位置改變。
  • 若有任何不舒服,請立即告知醫師或護理人員,會立即協助處理。



🟢 治療後怎麼保養?


  • 24 小時內避免:吹風、淋雨、游泳、泡溫泉、飲酒、用力按摩或揉搓治療部位。
  • 局部反應:針刺處有輕微出血或瘀青,屬常見情況,請勿用力揉搓。
  • 針感或遺針感:部分人可能在數天內仍感覺局部針感或局部痠、緊、脹、蟻行,通常 1–2 週內會自然消退。
  • 舒緩方式:建議在局部熱敷,可加速淡化瘀青與緩解不適。
  • 飲食與生活建議:治療後可多補充水分,正常作息,避免熬夜及睡眠不足,有助肌膚恢復。



⚠️ 常見副作用與風險


  • 常見的輕微反應:局部皮膚泛紅、少量出血、瘀青、遺針感,通常短時間內會自行消退。
  • 暈針反應:少數人可能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暈眩或冒冷汗,屬暫時性,告知醫師後即可處理。
  • 如何降低風險:選擇合格中醫師、遵守治療前後注意事項,就能大幅降低副作用發生。



❓ 常見問題(FAQ)



韓式美顏針是一種非侵入性、恢復期短的美容療法,但在治療前、中、後仍需遵守注意事項,才能確保效果與安全。若你也想改善膚質、淡化皺紋或提亮氣色,建議先諮詢專業中醫師,由專業評估是否適合。

👉 想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美顏針?



點我預約美顏針諮詢




秋季養生調理 × 中醫五行 × 經絡瑜伽





時節入秋,門診病人開始比較多鼻過敏、小感冒、皮膚癢等等的問題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。你最近是不是也開始覺得鼻子容易過敏、皮膚乾癢,甚至晚上睡不好?在中醫的觀點,秋天屬金,對應「肺與大腸經」,與 呼吸道、免疫力、皮膚、腸道、情緒悲傷都息息相關。


這堂課適合誰?


  • 胸悶、呼吸不順、提不起勁
  • 反覆小感冒、過敏或皮膚問題
  • 心情低落、睡眠不安穩


課程會帶來什麼?


三堂課結合理論與實作:運用 中醫養生 × 經絡瑜伽 × 聲音療癒 × 手作藥草包,教會你整套簡單實用的秋季自我保養術,幫助你:
🫁 強健呼吸道 🌱 調理腸道 💧 滋養皮膚 🛡 提升免疫力 🧘‍♀️ 舒壓釋放情緒


課程內容有哪些?


  • 中醫養生|認識中醫經絡、臟腑與情緒的關聯,學習實用的穴位按摩,促進氣血循環,增強身體自癒力。
  • 經絡瑜珈|透過呼吸法、瑜珈體式與冥想,舒展經絡、釋放壓力,幫助身心穩定與能量流動。
  • 銅鑼音療|透過銅鑼聲波共振深層放鬆,幫助進入靜心狀態,恢復身心的和諧與平衡。
  • 手作藥草包 × 穴位按摩|親手調配專屬藥草包,搭配簡單穴位按摩,舒緩疲勞、調理能量,讓療癒更貼近日常。


三堂課的重點分別是什麼?


🫁 第 1 堂|《肺的秘密:經絡調理 × 穴位應用》

  • 認識肺系四大功能:呼吸、免疫、皮膚、情緒
  • 實用穴位按摩 × 呼吸道保養
  • 開肩開胸瑜伽伸展 × 核心啟動
  • 經絡冥想:呼吸擴展 × 安定身心

🥗 第 2 堂|《日常保養:飲食養生 × 伸展放鬆》

  • 秋季飲食重點與茶飲方:潤肺、順腸、抗燥
  • 腸道 × 皮膚保養穴位
  • 日常伸展 × 腹部按摩 × 瑜伽扭轉
  • 經絡冥想:釋放壓力 × 轉化情緒


🌿 第 3 堂|《手作療癒:藥草薰香 × 情緒舒壓》

  • 養肺藥草包體驗:藥材辨認 × 聞香療癒
  • 舒緩身心 × 協助情緒釋放穴位
  • 穴位按摩 × 開胸舒緩瑜伽
  • 呼吸法冥想:深層連結 × 自我接納


我將學會什麼?


  • 每週學習實用保養工具:穴位 × 動作 × 呼吸 × 飲食養生法
  • 單堂可獨立參加,三堂完整體驗效果最佳
  • 從外在保養到內在釋放,完整迎接秋季能量
  • 三堂課串聯身心靈三部份完整體驗


📅 日期與時間


2025/10/8(三)、10/22(三)、10/29(三) 19:00-21:00
*建議完整上完一期,若因時間無法出席,亦可單堂報名


📍 地點


the MEDIAN|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74號5樓之1
🚇 捷運松江南京站5號出口步行1分鐘

這個秋天,邀請你和我一起練習調理呼吸、情緒與睡眠 🌿


點我填寫報名表單




📅 近期活動公告